稍早自臺東站開出末班復興號車廂運用-3522次區間車,也表示自1985年改成水藍色後的車廂,正式自正班車運用上退出(應該啦?)。僅以冬日一樣水藍色的太平洋紀念這一個時代的結束。列車資訊:3513次 區間車 枋寮-臺東 (拍攝區間:南迴線 大武-瀧溪 拍攝日期:2022/12/24)
照片資訊:1/800s, f/8.0, iso 320, WB Auto, M mode, Center-Weighted, 190mm, VR off (2022/12/27 Update)
稍早自臺東站開出末班復興號車廂運用-3522次區間車,也表示自1985年改成水藍色後的車廂,正式自正班車運用上退出(應該啦?)。僅以冬日一樣水藍色的太平洋紀念這一個時代的結束。
上週六原訂執行377次的EMU3000故障,在彰化臨時抽不出自強號的情況下調派EMU700代打執行,便因此促成EMU700首航南迴線的情況。原本預計抵達臺東後迴送彰化,但因為抽不出車長、司機員,延後至週一才進行迴送,雖然沒辦法進南迴線拍,但在潮州以南拍到EMU700也算是非常難得了。
有別於上一場扇庫百週年活動展示被詬病不夠誠意,這一場次的百週年展示會,分別自七堵、新竹跟臺東挑選具代表性的車種,各借了一顆車頭推入扇庫展示,堪稱誠意十足。可惜鏡頭不夠廣,沒辦法完整納入所有展示車輛,但能有機會看到幾輛元老級的柴電、電車並列於扇庫,其實也就值得了。
暌違多年的12代同堂又再次重現,配合拍攝需要,今天分別自七堵、臺東迴送臺鐵各代代表性車種的車頭至彰化扇型車庫,於是乎就出現如此特別的迴送編組。只是今天自臺東出發的迴送列,不知道是發生什麼事情,臺東到屏東居然開了足足4個多小時,等車等到還以為開進去黑洞了。
往返墾丁的路上,經過恆春機場前往山區望去,很難沒注意到三軍聯訓基地在山坡上一圈一圈的標靶記號,一直有聽聞到三軍聯訓基地打聯勇,都有機會看到陸航跟空軍來進行射擊演訓,難得有機會可以記錄AH-1W打機砲、海神火箭跟熱焰彈,一早從屏東市區騎90分鐘的機車果然值得,只可惜空軍的IDF因為目標區雲層太厚取消演訓,但能在現場身歷其境聽各種砲擊聲響,真的還滿爽的。
時隔兩年,DT668再次配合臺南市政府活動,行駛保安-後壁間活動專列,有別於兩年前分溪南溪北各一日,今年改為一日行程,也使得拍點上必須斟酌,儘量都挑選溪北的稻田或小景。最後一個點選擇目前應該是西部幹線僅存的龜仔港大排鋼樑橋,雖然一臉看起來很像那種隨時都可以抓到綠鬣蜥的大排景色,但隨著後續新的高架化工程繼續施工,說不定下次再有蒸汽火車行駛,應該就是跑上去新的高架新線了。
甫於10月底抵台的星宇航空第一架A350-900,在今天開始一連4週進行桃園-小港間的驗證飛行,首日剛好就在週日,也因為未來要在小港看到A350的機率不大,小港機場週圍也聚集許多航迷來記錄,甚至甫重新開幕的老爸咖啡也一度塞滿人潮暫停入場跟點單。不過秋冬季節的小港,不是逆光就是霾害,變成就只能加減拍有紀錄到就好了。
對EMU400第一個印象是小時候搭著EMU100北上臺北時,在某個場站看到「長得很像南迴線自強號,但又是淡藍色塗裝的火車」,直到開始深入玩鐵道,才知道原來小時候看到的這個火車是第一代通勤電聯車。在2015年停用後,雖然一直有要復出作為冷氣行包的聲音傳出,但最終因為車體狀況不了了之。隨著大量新車到港,原本放置於七堵跟富岡基地的停用EMU400群,也逐漸成為占用空間的車種。隨著第一批車況較佳的編組迴送至龍井廢車場待拆,後續其他編組迴送至龍井拆解,也是早晚的事情。
去年國慶剛好尾數逢零,空軍編隊衝場陣容可說非常強大,今年雖然縮小不少,但別具意義的使用兩架F-5跟一架勇鷹編隊衝場,象徵高教機世代傳承。今年F-5衝場,在每一架的油箱上,都用粉筆畫上不同的祝賀圖文慶祝國慶日,而難得出現在新竹基地的虎群,也讓幻象搖滾區-香雅橋,不論是預校或正式D-Day,都擠滿人卡位,紀錄難得的一刻。
配合太魯閣號準備進行無階化改造工程,原本海線唯一一班早去晚回的太魯閣號運用,自明(15)日起改由普悠瑪號行駛,一大早太魯閣在海線奔馳的身影將暫時下台一鞠躬。
前陣子自苗栗鐵道園區迴送至潮州基地的兩輛木造客車,今天自潮州基地迴送至大湖進行維修。由於轉向架及車況不利於較高的車速行駛,一路上都緩緩前進,本務、兩輛木造客車再加上一節守車的編組,從側面看過去真的非常可愛。
配合貨車測試,自潮州開出兩輛電頭到南州,將兩輛要測試的平車夾在中間,於南州=鳳山間以時速75公里的速度行駛測試。兩顆大胖子夾著兩輛平車的編組,有種說不出來的奇妙感。
睽違4年,韓國空軍黑鷹特技表演隊在巡迴歐洲、中東跟菲律賓後,再次技降小港機場。因為疫情憋了兩年的航迷,終於再有動力聚集在機場邊紀錄。原定過境三批九架,不過似乎是最後一批有飛機故障,最終只來了兩批六架,雖然只有六架,黑鷹教官還是很熱情的跟場邊紀錄的航迷互動,尤其是最後一架離場時,還特別在跑道上低空飛行,直到跑道尾端才拉起,連場內機場消防隊的人也都跑出來紀錄。
有別於前兩趟試運轉的微光和陰雨天,專列正式上場當日,南迴線給了一個超級好的天氣,想當然就是要各種的帶上海景,才最能表現出南迴線夏天好天氣的感覺。
連續兩年無法出國,尤其是鄰近的鐵道王國日本,讓眾多鐵道愛好者悶壞了,再加上近期高鐵新購的DD30型調車機已進入燕巢試車,使得從通車前就從日本來臺灣當作調車機使用的DD14 331、DD16 20,兩輛國鐵色、國鐵型的調車機,便成為近期被追逐的對象。原則上上午跟下午都各有一個調車時間,但不一定會出車,要碰碰運氣或是蒐集一下情報,當然只要有蹲就有機會拍到兩輛車輪流出來調車,想一解思念日本機關車獨特汽笛聲,要把握DD30上線前來紀錄囉!
近期臺鐵陸續恢復原本因疫情停駛的列車,使得有些原本非運用內的車型行駛到難得出現的區間。配屬於新竹的EMU800增備車,原本僅行駛於中北部區間,因為階段性恢復班次,而跑來南部,讓南部清一色藍臉的EMU800,也有機會出現黃臉版,俗稱小小兵的EMU800。不過這個運用預計在8/1恢復全班表後結束,趨時可能就很難再看到黃臉800出現在南部,而潮州以南的區間車、區間快運用,同時也將回歸單組EMU500行駛。
六月底改點最大的驚喜大概是西幹線柴聯回歸,在南迴線大部分車次都改成3000或普悠瑪後,原本東幹、南迴限定的DR3100再度回歸北部運用,另外更延長行駛西部幹線,經由海線到潮州。運用出爐後,在內壢一帶拍兩班柴聯車交會、記錄在縱貫線北段、海線的身影,這對191/192次運用頓時成為眾人焦點,近期一度有傳聞可能會變更運用成PP,但隨後又說是誤傳,在消息不確定下,能拍一次是一次,因為實在是不知道哪時候就突然取消如此長距離的柴聯車運用呢!
臺灣高鐵於近日迎接新製的3輛DD30調車機,自臺灣車輛經陸運運抵燕巢機廠。原本想說來蹲點等看看自開業前就一直擔任調車機的DD14、DD16兩輛車,會不會拉著廠內維修的列車出來,沒想到誤打誤撞記錄到新車吊掛的一刻,不過這也間接表示,兩輛元老級的調車機,退休的日子也不遠了。
在新車逐漸交車,並且增加旅客搭乘安全,目前線上僅存的手動摺疊門莒光號車廂,也同樣將於此次改點退出服務。月初東線僅存的81/82次運用,因疫情停駛的關係提早結束,而月底改點則是全線所有摺疊門莒光運用全部改由自動門莒光或區間快車,在今晚521次莒光抵達終點新左營後,行駛半世紀的摺疊門莒光號車廂,正式告別營運的舞台。
隨著今晚最後且唯一一班對號車262次、以DR2800型柴聯自強執行的班次駛進蘇澳,蘇澳站的對號車服務畫下句點,自明日起將沒有對號列車駛入蘇澳站,將由區間快車所取代。而這對早晚上下班專用車取消後,DR2800型自強的運用也將只剩下平日一往復、週日兩往復的運用。
自從斑馬3/28跑完最終正班運用後,除後面一次更換馬達行駛潮基=岡山間試運轉外,就一直停佇於潮州基地。在今天鐵路節,以試運轉的名義,首次行駛進入南迴線,即便是平日,也有不少人特地請假自各地拚到臺灣東南角拍車。雖然天氣較前幾天要好上許多,但還是有些可惜無法呈現南迴的美景,期待後續還有機會能在好天氣看到斑馬行駛於南迴線的畫面。
今年六月底改點,手動門的莒光號將全面退出運用,而原本的空缺將改為區間快,或是變更為自動門莒光。但因疫情影響,臺鐵宣布自6/7起,停駛多班對號列車,而東線唯一一對手動莒光號81/82次也在其中,這也讓東線的手動門莒光提早畢業,再會與感謝。
臺鐵第一組空調柴聯車DR2800,自1982年6月1日起上線服務,到今年剛好上線滿40年。跟DR2700光華號一樣,車側採浪板圓弧收編設計,冷氣置於車門旁,採單邊車門設計,相較於後期的DR2900~DR3100,DR2800在不少鐵道愛好者眼中可說是非常優美的一組車。隨著新到港的新車越來越多,也將逐漸被取代退出營運的行列。Happy 40th Anniversary, DR2800
距離上一次花車出巡已經是三年前的事了,雖然長年放在恆溫冷氣房,不過定檢時間一到,還是要從車庫出來回送至機廠。這次迴送連同其他要轉籍、定檢跟報廢的車輛一起迴送,就變成一列短編莒興號的模樣。有花車、有復興號車廂跟摺疊門莒光,再加上週六白天行駛,從北到南沿途吸引不少人在沿線拍攝,畢竟扣掉迴送七堵,下一次要再出現可能又是三年後的事了。
華信ERJ機隊租期到期後退出航班運用,除陸續歸還外,另外有幾架直接在臺灣噴上下一位業者的塗裝,繼之前B-16829改成位於澳洲的Cobham Aviation Services塗裝離開後,B-16823在近日也變更塗裝,在桃園=松山間進行試飛,應該也將於近期將離開臺灣飛往澳洲。
近期幾個鐵道園區陸續動工或是開始安排列車進駐,幾乎每週都有展示車迴送。本日迴送兩輛DR2700型,分別自花蓮經北迴、臺東經南迴,一南一北、一銀一黃分頭迴送至大肚,再利用陸運送到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展示。迴送南北對開,讓平常宜蘭線貨列掛帥的車訊群組,瞬間塞滿全臺沿線的車訊通報。
配合苗栗火車頭園區展場整建,近期臺鐵陸續將原本展示的車輛迴送富岡整理外觀,繼上週迴送S305後,這週輪到多數人沒看過在路線上跑的R6迴送,想當然沿線各種側面拍點必然是大拜拜,考驗眾人追車的能力。接下來換S405迴送,人潮應該會比R6要少一些吧? XD
在3/28改點後,EMU1200型正式退役,取而代之的是全新上路的EMU3000型自強號,並且將區間延長成臺東=臺中,也是環島鐵路南半環區間首次行駛EMU3000正班車。趁著順行378次在臺南的時間還在日落後的魔幻時刻,來前陣子大家紀錄168次的熱門點,紀錄一下EMU3000跟臺南地上段的影像。
據傳是最後一列在臺中港下船的EMU900,本務使用R40牽引,本以為是週五應該不會太多人潮,沒想到大家都自動提早放春假,沿線追車人不少。之前想說EMU900買這麼多列,應該可以想到再來紀錄就好,想不到第一次拍EMU900下船出港,居然也是最後一次(?,之後要拍就要跑花蓮拍了。
緊接著EMU1200型自強號退役的,還有環島鐵路網上水藍色印象的復興號,在大量新車陸續抵臺,逐步汰換非自動門車種的浪潮下,復興號成為第一批汰除的冷氣對號車種,而非自動門的莒光號也將在6月改點時汰除。從早期附掛在莒光號上的橘底雙白線莒興號,到現在大家熟悉的水藍底復興號,於環島鐵路網行駛42年,在今日605次抵達樹林後,正式退出對號車舞台,而最後僅存南迴線的區間車運用,也將於新車逐步到位後由電車取代。Farewell, 復興號
從EMU200型時期,在臺灣鐵道上奔馳35載,在改造後俗稱「紅斑馬」的EMU1200型自強號,在今日開出最後一班車後,正式走入歷史。在末班車出庫前,還特別清理兩端車頭上的蚊蟲、水痕並且打蠟,讓最後一趟車有個有終之美。選在平常練靶的「工口光靶場」,為這段時間的「最終感謝祭」畫下完美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