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3

軌跡 ‧ 攝影路



從高中拿到第一台屬於自己的相機開始,拍火車算算也邁入的第16年,總覺得好像該來個大整理或是回顧
也剛好今年2020年,花了點時間,從第一次出草拍車一直到近期的紀錄精選了一下
就大概照這幾年來使用過的器材,依年份來回顧吧!
附註:機身或鏡頭後方標記*為非自有機身或鏡頭

2004-2007
機身:Nikon Coolpix E8700
鏡頭:無

8700是我拿到的第一台數位相機,當時其實對相機都還不了解,只認識幾個廠牌,那時候有推出類單眼等級機身的廠牌也不多
也因為都不了解,所以連那時候平價熱賣單眼Nikon D70更是完全不知道
在某次看到攝影社同學拿的相機店DM,看到上面列出的8700,800萬畫素、8倍光學變焦
覺得這臺應該是OK,就選擇這臺作為攝影社上課的器材,和拍火車的工具(高一階的8800太貴了)

以前常看鐵道書籍跟網路上個人網站的照片,覺得每張都好棒,一直想著有機會也想要自己動手拍
當時ADSL才開始逐漸普及,網路上主流都是個人建置的網站,主流互動交流則是無名小站,也沒有什麼LINE可以即時報車訊
認識新同好或是互動,多半是在鐵路邊遇到閒聊,或是類似台灣鐵道網這類的互動網站上認識的
而讓我想認真拍出漂亮、好看的火車照片,則是看到路克五四三、空中列車Sky Train,這幾個網站站長所拍的作品

甚至後來看到在路克五四三的站長建立的路總部中的照片,就又更想把拍火車這件事做好,開始自學構圖和拍攝與後製技巧

01. 行包專車 縱貫線 大湖-中洲

那時候,藍色普通車運行的範圍很廣,除了西部幹線和宜蘭線宜蘭以北外,從高雄到臺東、花蓮,一直到宜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而要在西部幹線看到藍色普通車,就只有一天4班兩往復的行包專車

02. 普通車 屏東線 佳冬-林邊

03. 莒光號 屏東線 佳冬-林邊

04. 普通車 屏東線 南州-崁頂

當時也因為還是高中生,沒什麼交通工具可以到處跑,頂多只能搭著火車到附近的拍點拍照
而且還要受限路線班次,有時候可能一整天拍不到幾張,或是跑不遠
除非是剛好有同好揪團拍車,才有機會可以跑到不同縣市,或是不同的拍點拍照

05. 自強號 臺東線 山里-鹿野

06. 自強號 臺東線 富里-池上

有點慶幸那時候有萌生想自己拍火車的念頭,和開始認識不少同樣愛拍火車的同好
那段期間的幾個鐵道圈變化:屏東線藍色普通車消滅、內灣線煤列停駛,都有機會記錄到
而在拿8700拍照的後期,現在看起來也開始在構圖和照片處理上逐漸上軌道

07. 普通車 屏東線 崁頂-南州

08. 觀光車(總裁一號) 屏東線 竹田-潮州

09. 普通車 南迴線 枋山-內獅

10. 貨列 內灣線 上員-榮華



2007-2012
機身:Nikon D200
鏡頭:
Nikon AF-S DX Zoom-Nikkor 18-70mm f/3.5-4.5G ED-IF
Nikon AF-S DX VR Zoom-Nikkor 55-200mm f/4-5.6G IF-ED*
Nikon AF Zoom-Nikkor 80-200mm f/2.8D ED*
Nikon AF-S VR Zoom-Nikkor 70-200mm f/2.8G IF-ED*
Nikon AF-S VR Zoom-Nikkor 70-300mm f/4.5-5.6G IF-ED*
Nikon AF-S DX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G IF-ED*

開始拍到這時候過了3年多,逐漸從各方管道學到不少攝影知識
人家說攝影是錢坑,看了不少很棒的照片,幾乎都是單眼拍出來的作品,逐漸有了想跳入單眼世界的想法
既然一開始就是用Nikon的相機,即使當時也沒有所謂的鏡頭包袱,但就在廠牌情結下,選擇剛上市沒多久的D200,做為第二台相機
不過買完D200+18-70後,就已經把幾年來存下來的壓歲錢花得差不多了
在用D200的期間,幾乎都是靠18-70這顆鏡頭打天下,長焦段幾乎都是租或借為主

11. 冷氣平快 屏東線 西勢


從類單眼跳到單眼,雖然同系統上操作大同小異,但機身設定、機身色調這些,還是花了不少時間在適應跟調整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決定拍照使用RAW檔和多使用M模式拍照,用M模式不外乎就是想增加自己的技術
而用RAW檔拍一來是看各類文章都說RAW檔後製處理寬容性高,再來也是覺得都升級單眼了,應該照片處理技巧也該提升了

12. 自強號 臺東線 安通-玉里

13. 莒光號 臺東線 安通-玉里

高中畢業後,考上北部的大學,開始更有機會到處跑、到處拍,也更有機會認識以前自己崇拜學習的對象,直接請教交流拍照技巧
而在這段期間,鐵道圈最大的變化大概就是臺東線東里-玉里切換新線,和臺北地下化延伸南港這兩大項吧
其他大概就是深澳線煤列停駛、北迴線宜蘭-花蓮間的普通車,以及縱貫線南段嘉義-高雄間、屏東線的冷氣平快取消,還有臺東線準備電氣化

14. 冷氣平快 屏東線 林邊-鎮安

15. 貨列 深澳線 瑞芳-深澳電廠

16. 自強號 宜蘭線 福隆-石城


17. 貨列 深澳線 深澳電廠-瑞芳

18. 復興號 海線 龍港-白沙屯

19. 普通車 北迴線 永樂

20. 冷氣平快 屏東線 東海-枋寮

21. 冷氣平快 縱貫線 高雄

22. 區間車 縱貫線 松山-南港

23. 貨列 臺東線 溪口-豐田


當然,都到北部念書了,就開始會找同好租車遠行拍照
甚至還很熱血的,從北部騎機車回南部過寒暑假,順便沿途拍車

24. 莒光號 臺東線 玉里-三民

25. 普通車 臺東線 東竹-東里

26. 莒光號 臺東線 海端-關山

27. 普通車(光華號) 臺東線 東里-玉里

28. 普通車 北迴線 和仁-崇德

29. 試運轉 集集線 龍泉-濁水

30. 試運轉 集集線 二水-源泉


2012
機身:Nikon D90*
鏡頭:Nikon AF-S DX Zoom-Nikkor 18-70mm f/3.5-4.5G ED-IF

在D200服役5年後,某天突然掛點無法開機,送修後店家表示已經無法修復
物色下一台替代機身時,需要出門拍照時,還好當時大學攝影社社長器材出勤率不高,商借D90出門紀錄

31. 普通車 北迴線 崇德-和仁


2012-2014
機身:Nikon D300s
鏡頭:
Nikon AF-S DX Zoom-Nikkor 18-70mm f/3.5-4.5G ED-IF
Nikon AF-S DX VR Zoom-Nikkor 55-200mm f/4-5.6G IF-ED*
Nikon AF-S VR Zoom-Nikkor 70-300mm f/4.5-5.6G IF-ED
Nikon AF-S NIKKOR 80-400mm f/4.5-5.6G ED VR

還好中間空窗期不長,很快的在二手市場上,找到接替機種D300s,延續D200的高階機身操作手感
但不同的是,這時期開始的感光元件改採用CMOS,在色調上跟之前D200的CCD有不小的差異,在後製處理上要重新適應

32. 貨列 林口線 桃園-桃中

33. 貨列 林口線 海山-長興


34. 路牌交接 宜蘭線 三貂嶺

35. 莒光號 縱貫線 善化-拔林

36. 莒光號 南迴線 枋山-枋野

37. 自強號 縱貫線 高雄-左營

38. 試運轉 深澳線 八斗子

39. 自強號 縱貫線 山佳-鶯歌

40. 蒸機專列 集集線 集集-水里

除了以往的大景、大頭式一定要全編入鏡的拍法,這時候也開始改變自己的構圖方式,開始試著融入地景特色,或是特寫人文的方式記錄
也開始認真思考,要如何在同一個拍點,拍出跟別人不同的感覺
而這段期間大概就林口線停駛、深澳線客運復駛、臺東線玉里-三民段新線通車、縱貫線曾文溪橋切換新線、員林高架化
以及臺東線電氣化準備通車這幾件大事件吧!

41. 莒光號 臺東線 山里-臺東

42. 觀光車(環島之星) 臺東線 山里-臺東

43. 自強號 臺東線 玉里-三民

44. 莒光號 臺東線 三民-玉里

45. 專列 縱貫線 五堵-百福


46. 路牌交接 神木線 神木

47. 試運轉 臺東線 海端-關山

48. 區間車 臺東線 鹿野-瑞源

49. 探險活寶彩繪 臺灣高鐵 臺中-新竹

50. 自強號 縱貫線 員林-大村

51. 莒光號 宜蘭線 貢寮-雙溪


2014-2019
機身:Nikon D750
鏡頭:
Nikon AF-S NIKKOR 24-120mm F4 G ED VR
Nikon 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Nikon AF-S NIKKOR 80-400mm f/4.5-5.6G ED VR

2014年下半年,Nikon推出了堪稱全能戰神的D750全幅機,而上一台這附近等級的是2008年推出的D700
在各方評測結果,D750有著更好的對焦能力、更好的影像寬容度,以及更舒適的機身設計
年底在資訊月各種流血廝殺大特價下,邁入了全幅的世界

52. 區間車 平溪線 三貂嶺-大華

53. 貨列 北埔油庫支線 北埔油庫

54. 蒸機專列 臺東線 玉里-東里

55. 區間車 南迴線 瀧溪-金崙


56. 自強號 宜蘭線 大溪-龜山

57. 自強號 北迴線 和仁-崇德

58. 區間車(自強號代行) 屏東線 佳冬-東海

59. 區間車 屏東線 南州-崁頂

60. 莒光號 北迴線 新城-景美

而開始使用全幅機拍照,以及鏡頭群全部更新後,構圖運用上更加放得開,能拍的題材也更多了
以前會擔心畫質而放棄的主題,改用全幅機後,基本上都迎刃而解
甚至在Nikon高寬容度設定的加持下,更敢挑戰不同的主題,逆光、高反差完全都不用擔心

61. 復興號 海線 談文-大山

62. 區間車 平溪線 三貂嶺-大華

63. 莒光號 宜蘭線 羅東-冬山

64. 自強號 臺東線 吉安-志學

65. 自強號 臺東線 山里-臺東

66. 自強號 宜蘭線 三貂嶺-猴硐

67. 自強號 南迴線 瀧溪-大武

68. 自強號 屏東線 六塊厝-九曲堂

69. 蒸機專列 南迴線 枋野-枋山

70. 員工專列 高雄臨港線 高雄-前鎮

那在這段期間鐵道圈的大改變,除了2014年底臺東線正式電氣化通車外
再來就是屏東線屏東-潮州段高架電氣化通車、高雄地下化通車、高雄臨港線停駛,以及電氣化最後一哩-南迴線朝著完工進度邁進

71. 自強號 縱貫線 高雄-左營

72. 區間車 南迴線 瀧溪-金崙

73. 區間車 海線 清水-臺中港

74. 商務專車 南迴線 瀧溪-大武

75. 自強號 南迴線 枋山-內獅

76. 自強號 屏東線 麟洛-歸來


2017-2020
機身:Nikon D500
鏡頭:
Tokina AT-X 124 AF PRO DX AF 12-24mm f/4 for Nikon*

跳入了全幅的世界後,以為大部分的題材都可以解決,但在拍民航機、戰機之類的題材,全幅總是少了那1.5倍的優勢,總覺得就是不夠遠
在D300s之後一直被認為沒有D400而後繼無人的APS-C高階產線,終於在2016年推出規格頗為頂尖的D500
雖然D500多半使用在航機之類的攝影主題,但如果要拍攝超廣角的角度,手上朋友寄放的T124,還是得由D500來解放
不過最後還是因為使用率太低,外加未來的鏡頭規劃,決定把D500轉給有緣人繼續發揮

77. 自強號 屏東線 六塊厝-九曲堂

78. 普通車 南迴線 枋野


2019~
機身:Nikon D850
鏡頭:
Nikon 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Nikon AF-S NIKKOR 80-400mm f/4.5-5.6G ED VR

在升級至D850之前,朋友就一直跟我洗腦「開始用D850後,內心只有一個『淦』字」
為什麼是「淦」?「因為你會覺得『淦!為什麼不早點買』」
真的,去年升級D850後,多100,升級很有感
更強大的性能、延續的高寬容度優勢,以及4千多萬畫素的加持
在首次嘗試在推特上看到許多日本人會拍的剪影風格後,完全驗證朋友講的「淦!為什麼不早點買」

79. 蒸機專列 海線 大山-談文

80. 迴送 臺東線 東里-東竹

81. 莒光號 縱貫線 七堵-百福

82. 區間車 集集線 源泉-濁水

83. 區間車 屏東線 南州-崁頂


綜觀,從2004到現在,還真的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完全信任Nikon的機身,不論是在色調上、操作上甚至後製處理上
很多時候RAW檔拍回來,只要稍微調整明暗、修正一點點色偏,輸出的成品基本上就幾乎還原現場色調
有些人會覺得只有機身直出JPG是最厲害的,甚至不屑使用RAW拍照,當然這屬於個人自由意願,也是尊重
對我來說,使用RAW檔拍攝,事後能提供更多的微調寬容度,保持當下看到的情況、玩出不同的創意,還可以維持畫質,這些都是JPG做不太到的

鐵道攝影的門檻,基本上是沒有門檻,只要有台相機,即使是手機的相機,一樣都可以跳進來玩鐵道攝影
而鐵道攝影最有趣的地方,個人覺得是和同好互相分享拍點,以及互相討論、交流拍法,一起進步、一起玩鐵道
關起門來閉門造車,自以為所有地點都是私房點的玩法,甚至大玩年齡搞梯次互不尊重,還真的有點糟蹋鐵道趣味
那,想在鐵道攝影圈內呼風喚雨,或是自覺可以代表某部分鐵道攝影人,那可真的要讓多數人可以認同你的作品
靠著金錢堆疊出來的身分,但基本的畫質、影像的水平或是色調上都不到,或看不出拿這等級器材應該要有的水準
當氣球被戳破的時候,又躲在同溫層中取暖,有時會覺得為何不願拿出真本事證明?
太金錢導向的取得方式,與日本原廠的原意似乎是完全背道而馳

開始拍鐵道後,覺得自己在鐵道攝影這條路上有進步,但也覺得還有很多要再學習精進的
看著自己的照片在FB或朋友、同好間被稱讚,會覺得很開心,也很感謝被認同
不過一到了推特上,看到日本人拍的照片,瞬間會有種「我到底在拍什麼」、「居然還可以這樣拍」的感覺出現
把自己手上的器材性能極大化,是在跳入全幅和看到推特上日本人作品後的想法
回顧這16年的作品,看到自己對鐵道攝影的改變和進步,當然也更期許自己之後能有更多不同的鐵道攝影作品出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